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海峡都市报》:与企业办“特训班”,全国首创“全就业计划”,对话泉州轻工学院院长茆政吉——用台湾的理念在泉州办大学

时间:2012-10-16 来源: 作者:

作为晋江市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高校,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今年有了首届366名毕业生。而其在全国首创的“全就业计划”,不仅让这首批毕业生有岗就业,而且大部分都能“体面”就业。这也是来自台湾的院长茆政吉想要在该校实现的一个目标。

有着多年台湾高校任职经验的茆院长,自2009年到泉州轻工学院后,就一直投身于把台湾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模式引进泉州,引进轻工学院。在他的规划中,泉州轻工学院将来是要办成科技型本科院校,而不是一般的本科院校,这也将是大陆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谈两岸教育

大陆流行贴标签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特色

记者:据我了解,您来自台湾,对于两岸的职业教育模式,您认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茆政吉:大陆和台湾的职业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台湾,高职本科与一般本科具有同等地位,它们的发展是双轨制的,所受到的待遇也是一样的。大约在20年前,台湾职业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的比例为3∶7左右,但20年间,二者之间的比例逐渐拉平,变为5∶5,到目前为止,这个数据应该是5.5∶4.5。也就是说,家长和学生更愿意选择技能型的高职本科,因为这一类人才是市场需求最大的。

而在大陆,还是以一般本科为主,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都想进入本科院校就读,将来找一个轻松体面的工作。试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办公室可以让你坐啊?

记者:在您看来,大陆的教育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茆政吉:2008年6月,我第一次跟随台湾前教育部门负责人杨朝祥教授来到晋江,当时我是台湾首府大学副校长,代表台湾首府大学参与泉州轻工学院的筹建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对大陆的职业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台湾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相比,大陆的职业教育和一般本科都缺乏特色,也因此存在许多缺点。

第一个缺点就是师资问题,在大陆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多半是一般本科院校出来的,虽然理论知识充足,但专业技能不够,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断层。这样的教育模式又造成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无法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技能开发,一般本科也因此沦为纸上谈兵,大大影响了大陆经济产业的发展。说得难听一点,目前大陆的所谓人才多是理论型人才,叫得响的产业多是传统产业,如鞋服、印刷等,科技产业就是山寨产业。

除此之外,大陆当前的教育体制,也给现行的公务员体系带来巨大的隐患。今后公务员体系将进入详细分工阶段,很多技能型行业将需要专业的人才,比如地质、气象等。而有着此类专业技能的高职学生却没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很难想象,一个社会学专业的人要怎么在科技、气象等如此专业的领域就职?这些行业又怎么发展?

还有一点,大陆高校很流行贴标签,比如本一、本二、本三(现在没有了),然后是高职专科,家长和学生方面,也就按照这些标签来选择,“抢”完本一“抢”本二,高职院校永远都是捡他们剩下的。而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的投入比一般本科要大得多,但所处的地位却不能与一般本科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没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和能力,发展自然受限。

●谈办学理念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办学

高职要办应用型、科技型的本科院校

记者:按您的观点,大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相对落后,那么您来到轻工学院后,是否会引进台湾的经验?

茆政吉:当然,我们的目标是把轻工学院建成科技型的本科院校。在台湾,职业型本科院校都是以“科技大学”命名,定位非常明确。如果大陆方面能够尽早放开政策,将高职院校办成技术型、科技型的本科院校,将是教育体制的一大创新和进步。我想,把高职本科办好了,对一般本科来说就会有压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办学水平。否则,大家都维持原状,其实就是一种退步。

记者:打造科技型的本科院校,这是您对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的定位与目标;那么在办学模式上,轻工学院有何特色吗?

茆政吉:是的,在我看来,高职本科应该是应用型的学校,一般公办本科则是研究型的学校,尤其是本一批院校,是要朝着全国知名甚至是国际知名的目标去办的。这也是我对轻工学院的定位。而在办学模式上,我们学校是以政府为主导、由企业来办学。晋江作为全国知名鞋服产业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开设公办高校,也不够现实,所以就有了金龙集团、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和艾派国际五大企业联手创办的这么一所高职院校。

与其他民办高校家族式经营办学不同,我们学校融合了澳门、台湾等多地多元文化,思想更为开阔和跨越,在融合中产生冲击。具体而言,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办学,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管理。学校不会压抑学生任何的创新思想,而是让他们个性发展。

记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茆政吉:人不可能是全才,什么都好就等于没有特色,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每个方面都要90分甚至100分,只要有一方面能够达到优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学生有特色,能创新,而不是均衡发展。

当然,创新不是胡思乱想,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才能有根据地创新,否则就是做梦。因此,虽然我们是技能型的高职院校,但我们也从不放松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有10个人,其中9个只懂得技术操作,而仅有一个既懂技术操作,又懂得原理,你觉得老板会提拔谁?所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别人就高了一个层次。

当然,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社会上生存的各种技能,比如口才、仪表等。我们希望学生出去后不单单能够就业,还要理想就业、幸福就业。这也是我们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全就业计划”,从首届366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找到就业单位或自主创业,其余一部分通过“专升本”渠道继续深造,全部理想就业。我们的这一做法初见成效。

●谈未来发展

办“特训班”,扩大合作面

让“准员工”有更多就业、深造机会

记者:有了台湾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您与学校有什么具体规划吗?

茆政吉:2009年泉州轻工学院正式招生开学,我是以台湾教师的身份来学院授课,2010年8月正式接受学院邀请担任专职副院长,今年秋季开学后因原院长另有高就,我便接手院长的职务。这3年来,我也是看着学校在一步步前进。

因为有五大股东企业作为后盾,学生的就业也相对有了保障。这两年来,我们与各企业合作开办了“特训班”,让企业提早进入学校,为学生做岗前培训,这也大大节省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他们一毕业就可以进入企业,顺利开展工作。这也是台湾职业教育做得很好的一个方面。

今后,我们将把企业合作的面扩大,除了五大股东企业外,还将与其他企业全面开展“特训班”,有意向进入指定企业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特训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毕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另外,我们还将扩大与海外的合作,与台湾、澳门、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区和国家的相关院校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渠道和机会。

当然,作为技能型高校,我们还要在职业技能证照方面下工夫,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既拿到毕业证又拿到专业技能证书,一毕业就能持证上岗。

校长名片

茆政吉,泉州轻工学院院长,台湾大学电机工学博士,曾任中山科学院系统工程设计师,广州大新公司研发经理,其专长及研究领域为:飞弹计算机设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设计,ADOBE认证设计师。

原文链接:http://szb.hdmnw.com/html/2012-10/16/content_150266.htm

文/图 叶碧玉 吕波 编/林圣娥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博览大道(362200) 

电话:0595-36207778 传真0595-36207779 

版权所有©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闽ICP备1102549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8202000357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