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由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主办,泉州轻工学院承办的两岸高职教育论坛第二次峰会在我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主题,邀请了两岸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研讨两岸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此借鉴台湾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我市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我市高职教育进入一个新台阶。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泉州市社科联主席吴少锋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先佐先生;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张慧文女士;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翁乾明先生;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加州大学博士何世伟先生;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泉州轻工学院执行董事、北京大学博士后王树生博士;泉州轻工学院院长、台湾大学博士茆政吉先生;泉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谢伯辉;泉州市社科联秘书长郑梅聪;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余大杭;闽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昆民;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文林;泉州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周文富;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副院长赵山辉;党委副书记董清海等领导和全市各中职院校校长及相关负责人、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教职人员和部分同学参加本次峰会。本次峰会由学院副院长苏子安主持。
吴少锋主席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吴主席指出: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泉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2014年举办的首次两岸高职课程论坛的成功举办、泉州市高职课程开发课题组成立,让大家看到了在新形势下,更应该集思广益我市的职业教育创新提出新思路、新主张。因此,两岸高职教育论坛第二次峰会的召开意义重大。

学院院长茆政吉博士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泉州轻工学院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茆院长指出,泉州轻工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由五大集团企业共同创办的院校,在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以素养带动终身教育,倡导服务育人;深化校企合作;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才水平;最后,茆院长以我院课题组所做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调研报告》为例,分析了高职学院学生的认知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之间的关系。

台湾大华科技大学研究处处长何世伟从其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材教案设计、专题制作和职场体验等方面入手,与大家分享了其特有的、先进的教育改革模式。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翁乾明先生以“追求简约化的教学”为主题,为大家讲解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他指出,一堂好的课,应该是具备整体上的简约;灵动的思维;轻松的氛围以及结果上的到位。他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一颗柔性的脑袋,在教学时,应重视核心概念,从整体上把握,引导学生进行上位学习。

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慧文女士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大家介绍了职业技术教育与文创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她指出: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要进行课程的整合,要结合学程、学历、证照、产学合作模式,引进活泼多元的课堂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马上可以得到成就感,建立信心。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范先佐先生发表了题为:“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评述”的精彩演说。范先生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日益加快,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作为职业教育本身,首先要给学生信心,要培养合格的,有特长又有特色的学生,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

最后,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泉州轻工学院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感谢两岸专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精辟的见解,接着他希望通过本次峰会,让更多的思想在这里交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两岸的职业教育更加稳健的发展、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为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进一步增进了海峡两岸职业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两岸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林圣娥 图/吴文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