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为高质量做好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工作,我校印发《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具体目标方案,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做到在创建上有目标任务、有制度机制、有落实措施、有经费保障,确保建设点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意见》指出,全国工匠学院的建设目标是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对标“六个有”“五个聚焦”“三个明显”,坚持需求导向,结合泉州市、晋江市产业优势和特点,整合政校行企各方资源,健全完善工匠学院“1314”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一批服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紧缺型、复合型工匠人才,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意见》提出工匠学院的建设内容是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技能提升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精心打造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1314”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提升技能培训竞赛实效,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贡献。
打造“1314”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分别是:“1”是制定一套工匠型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紧密对接区域内企业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的形式,结合企业所需工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标准、资源和教学培训评价等情况,精心制定一整套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方案。三年内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精品课程45门,特色教材和实训指导书30本,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3”是构建“三元双师”型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库建设,构建由行业大师、企业技师、学校教师协同协作的“三元双师”,实施校企互兼互聘,大师、匠师、技师与教师系列职称并行“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和激励机制,创建优质教师团队,提升培训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把学院打造成工匠人才成长成才的摇篮。三年内聘任30名以上行业大师名师、企业劳模工匠、技术能手为工匠学院技能导师和思政导师,建成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服务好的工匠学院“三元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1”是建立企校一体化共培共育机制。发挥区域领军企业公益办学优势,整合产业、行业、企业资源,集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建立“企校一体化”的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教育工作机制,助力更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要。“4”是建设四个主要学习培训环境。聚焦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对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需求,配套建设企业生产车间、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的环境。
《意见》特别强调学校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把全国工匠学院建设与学校特色教学、特色工种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产业实训室等平台,与学生教学、产业工人培训、劳动技能竞赛和创新创造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劳模、匠师、师生参与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出特色,推动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创建工匠学院建设与学校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文化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传教育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和院校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把工匠学院建设成为区域产业有影响、职业提升有成效、人才培育有成果的优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