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晋江经济报》我们在一起 就像兄弟姐妹 ———菲律宾第三届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福建晋江营侧记

时间:2012-05-29 来源: 作者:

“你知不知道自己祖籍是哪里的?”“我们是晋江的!”

“晋江哪里的?”“是晋江福建的!”

“哈哈,不对,不对,应该说———是福建晋江的!”

这一段真实而又温馨的对话,来自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与多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5月18日晚,在晋江荣誉国际酒店,晋江市设宴宴请2012年菲律宾第三届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福建晋江营的营员们,陈荣法书记用闽南语和来自菲律宾的华裔青少年交流。

对于多数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晋江籍华裔青少年而言,“根”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记得“中国”和“晋江”两个陌生的词汇。然而,正因为如此,每年一届“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才更显得重要。

今年是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福建晋江营举办的第三个年头,5月13日至5月23日,60多位营员在古都北京零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在家乡晋江寻找祖辈们的童年记忆、结交新朋友。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把血脉亲情永远地延续下去。”晋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金战致辞时说,希望踏上祖籍地的青少年用心寻根,用心体会家乡的风土民情,做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把闽南文化带到菲律宾,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活动承办单位之一———晋江市侨台外事局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两百多人次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通过夏令营活动回祖籍国“寻根”。

古都北京的“穿越之旅”:

跟着“皇帝”去巡游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当一位头戴礼帽、身着龙袍的“清朝皇帝”站在你面前,演唱这一首《康熙王朝》豪迈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时,你是不是会有“穿越”的感觉?

假如这样还不够,如果还有一群头戴清朝旗头、身穿旗袍、脚踩花盆鞋的清朝格格们,款款向你走来,为你上汤送菜,你是不是会怀疑自己在做梦?

5月14日,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们感受了这如梦却真实的一幕:在北京一家仿宫廷的食府里,营员们过了一把“宫廷瘾”:一进门就有“格格”接待,入席后有“格格”上汤上菜,席间还有精彩的演出———“清朝皇帝”献歌,带你去“民间”微服私访———看杂技表演、看四川变脸……好不畅快!

可以说,为了让营员们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夏令营活动的承办单位是煞费苦心。在短短的5天里,营员们既参观了首都博物馆,游览了故宫、天坛、恭王府,登上了长城,也走进了798艺术区、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北京新地标。

“在此次夏令营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活动,因为在这皇城,我了解到祖籍国的历史是多么的久远。”19岁的营员黄婕说。

祖地晋江的“寻根之旅”:

以后要让孩子也常回来

5月17日,在离开北京之后,营员们回到了祖籍地———晋江。龙湖、东石、安海、深沪……这一个个本土晋江人再熟悉不过的地名,对于营员们来说,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是他们的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站在龙湖施琅纪念馆“出砖入石”的墙边,祖籍地是晋江龙湖的郭安娜就请记者帮她用手机拍张照。

“‘出砖入石’是晋江的建筑特色,我想拍回去给我爸妈也看看。”郭安娜说,以前总是听父母们提起龙湖,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实地感受了。

营员蔡凤兰虽然不是第一次回乡,却也和郭安娜一样忙着拍照。她说,出发前,母亲特地和她一起“研究”了此次在晋江的活动行程,草庵、灵源山这些名胜古迹,她都听母亲介绍过。不过,晋江博物馆、施琅纪念馆等一些景点,她的母亲却是没有参观过,多拍些照片,回去后她可以给母亲当“导游”了。

“父母帮我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希望我能多了解一些中华的文化和文明,等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回来。因为就像父母说的,这样才不会变‘番啊’。”蔡凤兰用流利的中文调皮地对记者说。

轻工学院的“友谊之旅”:

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无论是在北京或是晋江的游览参观,都是为了增加营员们对祖籍国、祖籍地的感性认知。而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与泉州轻工学院一对一的结对交流,则是本次夏令营的“重头戏”。

结束北京的相关活动后,营员们抵达晋江时已是大半夜。但和往届夏令营不同,此次夏令营的营员们回晋江没有住酒店,而是入住轻工学院,感受校园生活。5月17日晚11时多,两辆大巴驶进了泉州轻工学院。

令营员们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在这么晚的夜里,轻工学院200多名学生还在等着他们的到来。每位营员都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负责接待。为了让营员们能够早点休息,来不及过多的寒暄和自我介绍,轻工学院的同学很快地将来客的行李搬到了学生宿舍。接着,男生忙着安放桶装水、布插座,女生则帮忙铺床被。营员陈清清说:“这份热情款待,感觉回到了家一样。”

在接下来的5天里,结对的营员们一起上课,一起聊天,一起打球,一起唱歌,很快就亲近了起来。近八成的营员在填写本次活动的调查问卷时,都表示:在本次夏令营中,“结对交流”令他们印象最深刻,是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16岁的营员许蓉蓉说:“我很喜欢这个夏令营,因为我交了新朋友,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对于轻工的学生们,来客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5月22日的结营仪式上,轻工的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和这些新朋友作别。商务管理物流系学生王晶晶和结对的营员互换了电子邮箱,她说:“原来还担心语言不同不好沟通,但没想到他们有不少会讲闽南话,而且性格开朗,生活独立,很好相处。”

记者也发现,晋菲两地的青少年在共处中,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刚到北京时,20岁的营员曾惠绵还是用闽南话夹杂着普通话与记者聊天。离开时,曾惠绵的普通话已流利了很多。“我们家有7个女孩子,就是‘七仙女’,这次我们来了两姐妹,明年应该轮到其他妹妹来了。”曾惠绵腼腆地对记者笑笑说,“其实,我是非常希望明年我还能够有机会再来的。”

记者调查

记者手记

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晋江籍华裔青少年而言,寻的“根”是什么呢?他们有着怎样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在本次夏令营中,本报联手承办单位晋江市侨台外事局、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泉州市轻工学院三家承办单位,发放了60多份调查问卷。

●18岁的陈子欣:不管一个人走到哪里,他一定要回来他的家乡,这就是根。

●18岁王莉欣:对我来说,“根”意味着起源,是我们这些有中国血统的菲律宾人的起源地。

●18岁的许根隆:根意味着起源,意味着我们来自的地方,有它才有今天的我们。

●19岁的黄婕:根是一个人的家,这个家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永远记得还有一个家可以回。

●20岁黄怡菁:根是一个人的来源,代表他的祖国以及祖宗的传统习俗。

●24岁张珍瑜:根是祖籍,也可以说是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他们眼中的“根”

■本报记者 董瑞婷 陈巧玲

实 习 生 颜 雅

通 讯 员 许凤仪 谢春云 文/图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博览大道(362200) 

电话:0595-36207778 传真0595-36207779 

版权所有©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闽ICP备1102549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8202000357号

官方微信 VR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