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年晋江市HRD校企合作探索型沙龙举行,吸引了来自恒安、劲霸、浩沙在内的53家晋江企业的代表参加。与会人员围绕产教融合的结合点,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期打造互动共赢新平台。
传送带传输来的货品,机器人不但会自动抓取,系统随后还可根据物品不同类别存储到不同区域。轻工学院机器人公共实训基地演练的场景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去年“双十一”安踏以同比增长超100%的销售业绩创新高,离不开泉州理工学院近500名师生的助力,他们以职场体验的形式共同奋战在安踏电商、物流的现场,参与客服、物品分拣、包装及配送。这些都是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晋江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密切衔接的重要渠道,也是本地企业人才储备、动能积蓄的有力保障。”泉州市高教中心办主任陈志刚表示,相比往年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为晋江产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记者从泉州市高教中心办了解到,近年来,在晋江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引导和推动下,晋江中高职学校已累计与175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建成221个实训基地、工学教室,开办27个企业冠名班、学历班。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不再只是输送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这么简单。近年来,校企深度融合,我们进行的是多方位多维度的合作。如今,学校师生不仅会到企业去实践,企业也会参与学生的课程制作,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为学生们带来最新的知识。”泉州轻工学院副院长王艳君告诉记者,二元制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化学反应,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当前,晋江产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等“五个创新”不断深化,人才要素不可或缺。如何采用科学的方式提升人才质量,深度的校企合作被企业所认可。
恒安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莹指出,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让“员工”提前在学校了解企业需求、接受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可以更好地完成从“借脑”到“造脑”的转变。
据悉,此次活动由泉州市高教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承办,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第一资源协办。
0109874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