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泉州晚报》“二元制”实现人才精准供给

时间:2017-03-06 来源: 作者:

“二元制”试点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训环境。

图为学生在轻工学院校内实训室上课。

校企共育人才,企业员工亦可进入职校学习。

选择产业急需专业是关键

为推动全市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泉州市主动履行政府统筹推动职能,包括制定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市本级设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

据介绍,2015年和2016年,我市共有9所高校19个专业获批现代学徒制及“二元制”试点,2016年共招收717名学生,其中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9个专业入选首批“二元制”试点,初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供给。

为发挥市本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推动功能,泉州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制定《泉州市市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一是以实践经费补助调动企业积极性。市财政对合作企业负担的实践经费给予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奖补,由高职院校支付给合作企业,促进企业有效参与人才培养,2016年共支付286.8万元。

二是以学费减免引导学生就读相关专业。市财政从2016年秋季起,对我市高职院校新招收的与重点产业急需、生源不足或相对艰苦的19个专业1530名学生,给予每生每年6000元的学费减免,2016年共计支付919.9万元;我市已获批的现代学徒制及“二元制”试点中的纺织鞋服、海洋等相关专业均列入减免学费专业目录中。

精准选择产业所急需的专业,是决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否成功并走得更远的关键。在项目申报中,我市积极引导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办学定位,围绕我市1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结合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选择对接我市重点产业的特色专业开展项目试点工作。2016年,我市获批“二元制”试点的9个专业,分别与我市纺织鞋服、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对接。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二元制”项目,要求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双主体”的积极性,寻求利益共同点,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由学校、企业及行业相关人员共同成立专业教学指导、专业师资、学生管理等三支队伍,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分别与恒安集团公司、安踏集团公司两家股东企业开展校企共育人才,一个学期下来,初步取得了提升员工理论水平、为企业人才知识储备提供积极帮助、拉近企业需求和教学的距离等成效。

黎明职业大学与泉州市土木学会、企业成立改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员与老师互为师生的对接、企业与学校共建专业的对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对接等。

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在“二元制”试点中,承担着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为学徒提供符合产业发展最新技术和技能岗位要求的实习实训环境、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和骨干担任学徒导师等重要工作。如黎明大学的合作企业泉州利荣包袋有限公司为了完成试点班的教学任务,在企业投资建设理实一体的实训室、休闲书吧,带动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则与恒安、安踏分别建成了校内福建省“二元制”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

content_313146.htm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博览大道(362200) 

电话:0595-36207778 传真0595-36207779 

版权所有©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闽ICP备1102549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8202000357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