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林继学吕波通讯员吴文弹林圣娥文/图
海都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传承和钻研传统手工艺,专注和坚守在手工艺面前。他们是各种手工艺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不停传递一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9月23日,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手工匠培养计划揭牌,有7位能工巧匠受聘为学院的“手工匠大师”。同时,学院为他们建工作室,并开设手工匠课程,促使手工匠继承者的培育。
学院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学生,成长为“懂技术、懂艺术、懂生活”的能工巧匠。“到时,他们不拼外在颜值,而是拼那种被人需要的‘被需值’。”王树生博士信心满满,他还发出英雄帖,诚邀各种手工匠大师到学院传承独门绝技。如果您是手工艺人,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人,您可以拨打电话0595-36207777告诉学院。

泉州轻工学院院长茆政吉博士为手工匠大师颁发聘书
广大的市场需求 急需培育能工巧匠
9月23日,泉州轻工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将会载入校史,成为精彩的篇章。学院位于著名侨乡、中国品牌之都——泉州晋江市,是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这一天,1500多名新生共同见证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女士和股东企业浔兴集团总裁施能辉,为手工匠培养计划揭牌;股东企业恒安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刘莹女士和北测教育集团董事长曹凯峰,为软件测试和移动互联开发技术人才培养班揭牌仪式。
大气魄推出手工匠培养计划,不仅让新生们大开眼界,也令许多教育界人士叹服。可是,不少人好奇,“在互联网+的时代,为什么高校要开设手工匠课呢?”
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记得,10年前,开发房地产时,想找做外墙钢挂的师傅几乎是找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也只能找到60多岁的老工匠。那时,他已意识到技术工人的紧缺。王博士想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然而,许多高端的制造业产品,却都来自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这正是中国手工匠大师紧缺所造成。”
“传统手工艺,市场需求很大,现在却越来越少人学手工艺。”王树生博士发现,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传统手工艺,“特别现在大家走入误区,几乎所有人都做电商,没人想踏踏实实地做事。”他觉得,在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有人做实体生产。其中,由高校推出手工匠培养计划,不仅能培育手工匠人,还抢救了快要失传的传统手艺,继承了先人的智慧。
崇尚工匠精神 建工匠导师队伍
对于学院而言,推出手工匠培养计划,不仅能让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技能时,还能树立“工匠精神”。
曾有人理想化地描述“工匠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王树生博士称赞,德国“工匠精神”倍受推崇,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是为人称道的“职人之道”。
今年,学院聘7位手工匠人为“手工匠大师”。他们是国家一级技师陈肖丹女士、木匠张金星和木雕师陈祖华,3人都有40多年从业经验;而水泥匠何双辉有38年从业经验,裁缝王桂明从业35年,还有甜点师郭丽明则有着12年从业经验。他们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的能工巧匠。
王树生博士眼中,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恰恰与学院多年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自2009年创办起,学院由政府主导,金龙集团、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和艾派集团五大知名企业共同创建。学院始终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的内涵建设,秉承“明道、励学、笃行”校训,发扬“校企合作”特色,落实“全就业计划”,推进“1123”工程,倡导“爱和尊重”的教育,培育“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灵性高素养专业人才。
在推出手工匠培养计划时,学院逐步引入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和民间手工师,至2016年8月手工匠大师将达到10名。另一方面,学院出台奖励政策敦促在职青年教师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尽快踏入手工匠培养的高级能导师队伍。将在2017年8月,基本建设完成学院手工匠培养的导师队伍,并不断完善与提高。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女士(左二)和股东企业浔兴集团总裁施能辉(左一),股东企业恒安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刘莹女士(右二)和北测教育集团董事长曹凯峰,为手工匠培养计划揭牌。
设手工匠工作室 让学生成高素养人才
同时,学院还建立了“手工匠大师”工作室,促使手工匠培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一项文化传承、教育传承工程。本学期初,学院挂牌成立三个“手工匠大师工作室”。至2017年底,学校将打造完成“泉州轻工学院特色手工匠大师工作室”,并集产、学、研、销于一体,并申报省级及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而且,这学期初,学院开设7门涉及木匠、电工、泥水匠、裁缝、雕塑、糕点师等相关的课程,作为学院的选修课程,统一纳入学院教学管理范畴。
在这么重视“工匠精神”的学院,学生定能得到飞速地成长。开学典礼上,茆政吉院长致辞,“学院向全体同学郑重承诺,将秉承以生为本的精神,培养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同时,茆院长也希望全体同学要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做一个有良知,肯担当,能创新,受欢迎的人。
这也是王树生博士常提醒师生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带着积极和感恩的心去思考,珍惜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每一句话、每件事和每个人。他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努力践行“四会”有灵性的高素养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给被需值添筹码 软件互联网增双翼
所谓的“有心人”,价值不在他们的颜值,而是他们身上的“被需值”。这是王博士提出的新概念,他觉得,“颜值”只是表面的,而被人需要这种“被需值”,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喜爱。“有一次,我从北京机场出来,看到好多人排队在等手推车,这一刻,推车手的被需值就很高。”
“我们要培养的能工巧匠,绝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艺术、懂生活,这样的人才能造出精品。”王博士觉得,中国古代的许多能工巧匠,绝对是有深厚文史底蕴的,他们很有生活情趣,才能建造出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这样的绝世精品。
当然,脚踏实地开设手工匠课程时,学院也未曾忘记要插上双翼,跑在时代的浪潮前列。为适应互联网+及工业4.0时代的要求,本学期,学院还成立“软件测试与移动互联开发技术人才培养班”,培养现代科技所需人才。
学院与北京北测教育科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北测教育联合培养复合型IT人才。北测科技作为中关村软件园指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中国IT职业培训及高薪就业的领导品牌。软件测试与移动互联开发技术人才培养班计划,将为学生打开进入移动互联科技行业的通道,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桥梁,实现学生们青春的梦想。